20090212新商品上架
MIZUNO 排球鞋 特價1290元
2009 EASTON 楓竹合成壘球木棒 特價1600元
2009 EASTON 北美楓木壘球木棒 特價2200元
2009 EASTON 11吋兒童手套 特價1590元
2009 EASTON 31.5吋兒童捕手手套 特價1890元
2009 EASTON 8.5吋兒童手套組 特價990元
ZETT 1100系列捕手手套 特價2450元
ZETT 1100系列捕手手套 特價2450元
2009 BRETT PRO魂系列雙十手套 特價2200元
2009 BRETT PRO魂系列密網手套 特價2200元
2009 EASTON 大型遠征袋(附輪子)特價2400元
2009 MIZUNO 大型遠征袋 65*30*28 特價1400元
2009 MIZUNO 三支裝球棒袋 特價500元
2009 MIZUNO 三打裝球袋 特價590元
2009 MIZUNO 五打裝球袋 特價1250元

 

sgpwhlewfch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洛克時期音樂(The Baroque)
巴洛克時期音樂(The Baroque)1600~1750年
「巴洛克」(Barogue)一詞源自西班牙文,意指變形醜怪的珍珠。在初期的用意是形容「怪異的」「格調變壞了的」,有人拿此詞來形容十七、八世紀建築物中重視裝飾性的風貌,帶有一種否定、諷刺的意味兒,暗喻品味奇特。後來,「巴洛克」的反面含意隨著時間消失,成為一個時代的代名詞,在音樂領域上即指十七、十八世紀的音樂風格。在藝術史上,「巴洛克」風格是指十七、八世紀建築物中,精巧慎密的雕刻、擁擠密匝的畫面、扭動彎曲的線條,以及繁複細微的處理。而巴洛克風格的精緻細膩,同時也是極盡裝飾化、情緒化之能事,堂皇華美的裝璜效果完全是裝飾的目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巴洛克時期是一個貴族的時代,講究排場的貴族宮廷正是文化藝術的發展中心。更由於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致力於達到古典、均衡、嚴謹、和清澈的理想之際,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卻試著去喚醒熱情與激發我們的靈魂。因而巴洛克的藝術與音樂,以極活力、戲劇性與活動性的風格呈現,表現其不朽的理念,華麗的裝飾,驚人的效果與對無窮幻想的熱愛。在前一個時代是以合唱音樂為中心,聲樂十分盛行,而巴洛克時代歌劇已開始流行,器樂音樂非常發達。巴洛克音樂起源於義大利,這時君主英明,社會安定,從事藝術者其生活無虞匱乏和生命的安危,必能專心創作,在明君的領導下,藝術活動可說是蓬勃興盛,充滿朝氣,曠世之作源源不斷。
這時音樂特色,有著鮮明的特質,就是「專一、一致」的樂曲個性。如果一首樂曲的氣質,是愉快流暢,那這首作品將從頭到尾保持輕鬆流利的氣息,若樂曲氣氛是憂鬱陰暗的,那麼全曲將一直處於悲愁陰沈的狀態。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以兩種技法最具代表性,一為賦格(fugue),一為「數字低音」(basso continuo)。「賦格」技法衍生自文藝復興複音織體作品的聲部模仿。早先文藝復興時期作品中各聲部模仿的是不同動機、樂段,而巴洛克時期的賦格模仿則是使聲部模仿同的個主題,主題是單一的,用以維繫音樂的整體線條並統一全曲。如此以單一主題句貫穿全曲的設計,也正映照了「專一一致」的精神。「數字低音」的特徵,也具備了「專一一致」的精神的特質。「數字低音」通常由兩種樂器擔任,一是演奏單音的低音樂器,如大提琴或低音管;另一是演奏和弦的樂器,大多由大鍵琴擔任,但也有以管風琴、魯特琴演奏的。巴洛克的曲風已發展出舞曲風格、協奏曲、歌劇、詠嘆調、賦格(主題、答句、對句、插入樂節,欣賞賦格曲如能分辨主題句、答句、對句、各個插入樂節的出現時,即瞭解賦格曲的結構趣味,進而體驗作曲精緻的創意及慧黠的設計。) 、舞曲、組曲、奏鳴曲、協奏曲、數字低音、頑固低音、競奏的特殊風貌。但此時樂器的表現尚未運用到音量漸強、漸弱的表情,有如大鍵琴,並無法演奏出漸強、漸弱的對比表情。
巴洛克時期音樂創作以貴族的宮廷、私人組織的學會,以及教會為主要發展中心。其中又以貴族的勢力最具影響力。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主要依附在貴族宮廷和教會組織謀生,他們普遍從事繁重的音樂職務,地位低微,和廚房煮菜作飯的僕役、街上的打鐵匠,手工藝師傅沒兩樣。即使到古典樂派時期,音樂家地位卑微依舊未獲改善,莫札特在科羅拉多主教宮廷工作時,就只能從僕役使用的側門進出。這種對音樂從業人員被輕蔑的現象,一直到貝多芬時代才扭轉。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創作可大概被劃分為三個時段,初期從1600~1650年,以音樂家蒙台威爾第(義)、舒次(德)為代表。中期從1650~1700年,以盧利(義)、柯瑞里(義)、普賽爾(英)為代表。最盛期在1700~1750年,有泰雷曼、拉默、柯普蘭、韋瓦第、韓德爾、巴赫等音樂家。 

 

sgpwhlewfch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小提琴家~林昭亮
出生台灣的小提琴家林昭亮,集天份、技巧、音樂素養於一身,得獎紀錄無數,是樂壇的典範,贏得世界各地樂界人士及樂迷的讚嘆喜愛,演出足蹟遍及全球,是當今世界最傑出的小提琴大師之一。揚名國際的小提琴家林昭亮曾被譽為世界小提琴樂壇的莫札特,這位出生台灣的音樂家曾被「人物」雜誌選為年度矚目人物,他的動向總是受到世人的關注,尤其我更是留意,除了崇拜林昭亮的音樂才華,還因為他的「牽手」何瑞燕,曾是與我同窗三載的同學。音樂譜出良緣佳話何瑞燕與林昭亮結緣也是起因於音樂。話說1992年,林昭亮接受美國喬治亞州美華協會的邀請,和中國大陸旅美鋼琴家李堅合作演出,主辦單位臨時找不到一位音樂造詣高深能幫音樂家演出時翻譜的人;當時何瑞燕已隨家人移居美國,學業有成,是當地的小兒科醫生,但因從小學鋼琴,臨時被找去幫忙當「槍手」,沒想到翻譜竟與音樂家譜出一段良緣佳話。1995年九月二日林昭亮與何瑞燕兩人攜手步上紅毯,婚後育有一女。兩人的專業領域雖然不同,不過隨著林昭亮的演出足蹟遍及全球,何瑞燕也是儘量安排,抽空陪伴夫婿,特別是若有機會回到台灣故鄉演出,何瑞燕一定與林昭亮回來看看童年故舊。不過林昭亮說,隨著女兒逐漸長大,上學期間可就無法每一次都能全家一起回台了。提到女兒,林昭亮露出慈父的笑容說,「現在女兒在上中文課,中文說的比以前好!也學小提琴,原本讓她學鋼琴,但她沒有興趣。」在音樂的道路上,林昭亮給孩子廣闊的空間,不會去勉強孩子的。對聲音敏感展現音樂天賦出生於台灣的林昭亮,在新竹度過童年生活,青少年時期即開始走向世界,先後在澳洲雪梨及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就讀,十七歲時開啟日後旅行演奏的生涯。以才氣縱橫的技巧及溫暖優美的樂音,贏得世界各地樂界人士及樂迷的讚嘆喜愛的林昭亮,從小就展現音樂天賦,早在五、六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父母已發現這個孩子對聲音特別敏感。林昭亮的父親是位物理科學家,對古典音樂非常有興趣,會玩好多種樂器。他最拿手的獨門絕活就是用中國的「京胡」,試拉出西洋小提琴曲子來。常常原本在啼哭的林昭亮一聽到音樂聲就安靜下來,聽得入神。接下來林昭亮還會手舞足蹈,儼然是個小小指揮家。母親發現林昭亮的獨特之處,日後只要是小昭亮亂發脾氣哭鬧時,她就拉開嗓門高歌一曲,如同靈丹妙藥,小昭亮聽到歌聲就忙著作指揮家了。於是,本來愛唱歌的林媽媽這下子更愛唱歌了!她總是一面做家事一面唱歌,因為只要有歌聲,小昭亮就不吵不鬧,專心當他的指揮,不會妨礙媽媽做家事。唱累了,林媽媽就放出唱片旋律來代替,小昭亮只要有音樂就好;他每天清晨總是用伊伊呀呀的歌聲喚醒父母。第一次比賽埋下師生緣伏筆林昭亮兩歲時,隨著父母去看電影,就愛上電影音樂,會隨著節奏打拍子,後來他發現鄰居哥哥學小提琴,他整天樂當小小觀眾,於是林昭亮的父親用木頭幫他做了一個玩具小提琴,他如獲至寶、愛不釋手。林昭亮四歲時,父親因至日本出差,買回一把只有一般四分之一大的小提琴,但是對小昭亮來說還是嫌大,讓他好生失望,無奈這已是最小的琴了。快滿五歲時,林昭亮的手指終於勉強可以搆著琴弦,媽媽就帶著喜愛小提琴的林昭亮去拜師學藝。學琴不久,小昭亮就能拉出許多曲子,即使單調的練習曲,他也能拉出漂亮的音質、美好的音色;一些年齡比他大、學琴比他久的孩子常常疑惑不已的問老師:「為什麼林昭亮才學三個多月,就能拉出這麼好聽的聲音?」這種差異在學琴一年後更為凸顯。林昭亮七歲那一年,代表參加新竹地區的小提琴比賽得了第三名,取得參加全省小提琴比賽的資格,這一次的比賽,讓當時擔任評審的名小提琴教育家李淑德女士對林昭亮的才華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為往後歲月兩人的「師生緣」埋下伏筆。第二年,林昭亮膺選為全省第一屆特殊天才兒童,送到新竹師專接受特別指導。當時音樂師資缺乏,沒有適當的人選來任教,後來學校徵求家長的意見,家長們一致希望請到李淑德來任教。不過,當時李淑德的教學課程緊湊,全省都有學生,南北奔波實在無法分身再到新竹上課。這些家長們並不放棄,總是在李淑德家門口站崗,表現誠意,希望她能再擠出一點點時間,來教導這幾個在音樂上有天份的孩子。這番熱忱懇請的精神讓李淑德左右為難,她只好要求先看看學生名單,當李淑德在名單中一眼瞧見林昭亮的名字,一張為難焦慮的臉龐立即舒展開來,笑臉盈盈的答應願意教導。吃苦頭琴藝進步神速林昭亮在李淑德的指導下,發現拉琴的姿勢不正確,第一次上課時,李淑德就點出林昭亮的指法、左手把位、右手拉弓的姿勢都需改正。因為李淑德認為「姿勢不對遇到瓶頸就上不去了,今天不改,明天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這一句話對林昭亮來說如同當頭棒喝,他原以為怎樣拉都沒有關係,只要能拉出圓潤飽滿的音色就行了。過去他總是隨著自己的喜好任意的拉琴,沒想到在李淑德老師的調教下,缺點一一現形;錯誤的觀念也一一修正。不過,一些習慣一旦養成,要完全改過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昭亮幾乎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慢慢將錯誤的拉琴姿勢修正過來。 愛徒心切的李淑德嚴格的指導林昭亮,林昭亮雖然吃了不少苦頭,但是卻也為他未來的小提琴演奏之路奠下堅實的基礎。在名師的指導下,林昭亮琴藝進步神速,十歲那年,獲得全國少年組小提琴比賽冠軍。展開世界各地演奏走入國際樂壇十一歲的林昭亮開始走向世界,先後在澳洲雪梨及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就讀,並師從小提琴教母─狄蕾教授(Dorothy DeLay)。「狄蕾教授認為好音色是最重要的,所以她第一年都在加強我的音色訓練。」林昭亮回憶著:「但是她給我很大的詮釋空間,從未阻撓我對音樂的好奇心。」這股對音樂的熱情與好奇一直跟隨著他。林昭亮十七歲時,即因優異的琴藝,在美國總統卡特的就職典禮晚會中演出。同一年他獲得西班牙蘇菲亞皇后國際音樂大賽冠軍,隨後和美國著名音樂經紀公司ICM簽約,展開世界各地演奏的生涯。走上國際樂壇後,他在全美各地擔任各大音樂節的演出者,擔任客席藝術家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聖路易斯交響樂團、休斯頓交響樂團、蒙特利爾交響樂團、辛辛納提交響樂團、羅切斯特愛樂樂團和溫哥華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在世界各地巡演行程中,他與法國、瑞典、西班牙、荷蘭、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中國及台灣地區的樂團合作演出。尋求增加豐富多元的音樂動力
林昭亮除了與世界知名指揮、樂團同台演出之外,已經為十餘首小提琴協奏曲作了世界首演。同時他也致力於錄音工作,他所錄製的「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一度被譽為世界最好的版本,樂評對他「明亮、溫暖充滿真誠情感」的演奏給予極高的評價。他的錄音作品在新力古典、笛卡、水仙、納克索斯與BIS等唱片公司都有發行;他的錄音曾榮獲像是《留聲機雜誌》「年度專輯」,以及兩次葛萊美獎提名等肯定。(圖/林建榮提供)曾經,林昭亮在台北街頭,無意中見到廣告看版上寫著:「超級音樂培訓班,讓小朋友花最少的時間成為林昭亮」。林昭亮認為,這樣的廣告詞很容易誤導家長及學琴的孩子,其實對林昭亮而言,音樂是循序漸進的,並非一蹴可幾。他說,「其實如果你喜歡音樂,就得花一些時間來學習。學音樂如果不花點時間就不能真正學好。關鍵是你喜不喜歡音樂。」林昭亮在音樂中展現的熱誠與執著,令人印象深刻;他不斷地尋求各種可能的音樂性,藉著與其他音樂家交談、聽音樂會、或聽大師的錄音來增加更豐富多元的音樂動力,讓每一次演奏呈現最完美的詮釋。他也樂於分享其演奏心得,包括如何維持演奏水準及其吸引樂迷的演奏特色。每一次都是無可取代的演出對於長年奔波世界各地的林昭亮,「小提琴幾乎成了我肢體延伸的一部份,」他說,「它陪著我獨自習琴時的清冷,也伴我共享演出時的榮耀與掌聲。」超過兩千場的演奏,每一次走向聚光燈,對他來說都是無可取代的演出,在他強烈企圖心及自我要求下,每場演奏均以嚴肅心看待,永遠要求超越自己、超越別人。功成名就的林昭亮一直在借別人的琴演奏,1983年,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有一把自己的琴。林昭亮說:「從那一年起,我有了自己的第一把琴,不過我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的。至今我已經用這種買房子的方式換了四把琴,不斷地用賣琴的錢去買更好的琴。」林昭亮稱自己現在手中的這把斯特拉底瓦利古琴是幾把琴中價格最貴的,目前他還清了所有的貸款,已經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琴。 他說,買琴是自己最好的投資。當最愛的提琴融入生命,林昭亮選擇以專注面對未來的每一段路,用完美的琴音回饋家鄉。口碑建立國際音樂節為什麼林昭亮想在台灣催生「國際巨星音樂節」?其中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1995年林昭亮應邀回台灣參加總統府音樂會,內心有許多感觸;他看到總統府介壽館場地不大,室內樂和台下聽眾產生巨大的共鳴,演奏者多半為華裔或台灣本土優秀年輕音樂家,「若是能加以擴大,以國際音樂節形式來持續推動,對台灣古典樂環境定有助益。」這個想法於1997年落實,由牛耳藝術和兩廳院共同主辦了第一屆國際音樂節,由於音樂節獲得社會廣大迴響,2000年千禧年續辦了第二屆;口碑已經建立,雖說現今「國際巨星音樂節」由民間的牛耳藝術接手獨立主辦,但只要林昭亮的時間允許,他都會鼎力支持。2006年,林昭亮偕同國際知名的ISS獨奏家室內樂團訪台,讚譽不斷的絕妙組合,結合韋瓦弟與皮亞佐拉的兩種四季,古典與探戈交融,展現傳統與現代的交會衝擊。去年初應長榮交響樂團之邀,與新生代音樂家同台,提攜之意不言而喻;今年十月又再次回台,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並委託台灣作曲家金希文譜寫新曲。
林昭亮說,「演奏新曲,也是一種挑戰。」因為他必須瞭解作曲家對曲子賦予的感情或意義,「演奏現代作曲的作品,有個好處,就是不懂之處可以馬上問;演奏貝多芬、莫札特的作品,可得靠自己揣摩了。」(圖/陳俊合提供)林昭亮對當代作品的推廣總是不遺餘力,在擔任「拉賀亞音樂協會」夏日音樂節的音樂總監時,他委託許多當代作品的創作及首演,包括知名作曲家契.柯利亞、菲利浦.葛拉斯、約翰.哈比森、馬克.歐康諾、艾薩-皮卡.沙隆納及陳怡等。他更常以獨奏家身分,擔任作曲家譚盾、喬爾.霍夫曼、克里斯多福.勞斯、耶里.齊格麥斯特、盛宗亮、喬治.崇塔吉斯、喬治.沃克與陳怡等人作品的首演。當不了女兒的老師忙於演出之外,林昭亮三十一歲就在茱利亞音樂院任教至今,最近也受邀於萊斯大學雪帕音樂院任教。「上音樂課都是一對一的個別指導,我會考慮每個學生不同的背景、心理狀態來教導他們。」談到教學方法,林昭亮說:「我常回想當年我的老師狄蕾教授是如何教授我技藝的。事實上,小提琴的演奏也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幾乎沒有固定的書和教材,老師毫無保留地教授,然後再根據自己積累的經驗總結出一套教學方法。」他說,當老師也是一種樂趣和挑戰,若僅開設大師班,和學生相處機會不多,但在音樂院教課,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樂趣。林昭亮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不過作為著名的茱麗亞音樂學院教授,如今已經桃李滿天下的林昭亮,自己當不了女兒的老師。「我示範給她看,她說我很無聊。所以,我只好把她交給別的老師。」林昭亮笑著回答,卻顯得有點無奈。林昭亮說,教他女兒的老師,不一定要有足夠高的水平,只要能教她學琴就行了,林昭亮說:「自己並不會特意指導女兒練琴,因為不知道她將來是否能走音樂這條路,不過不管她做什麼只要她開心就可以了。」 林昭亮心目中的理想人生,要同時容納音樂與親友。他說,時間分配大致分三部份,老師占一部分,是最花時間的;除了教琴藝,還要教學生做人處事、人生規劃。另一部分是演奏家,這是給自己挑戰的機會;音樂總監這一部份,常常用e-mail就解決了。至於家庭呢?林昭亮露出他的招牌笑容說,他會好好享受家庭生活,尤其女兒再過幾年就進入Teenage時期,現在可要好好珍惜與她相處的時光。
戴著「小提琴天才」的光環,多年來可有不同的體會和心情轉折?他說「音樂界需要不同的人才,觀眾需要聽不同的聲音,而且愈多愈好,豐富多元更能刺激產生更多的好音樂。」林昭亮自信之中有著豁達和智慧。林昭亮,世界知名小提琴演奏家;出生新竹,五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十二歲赴澳洲學習音樂,十五歲進美國紐約茱麗亞音樂院,獲得西班牙第一屆蘇菲亞女王小提琴比賽後,即開始演奏生涯。1991年後定居紐約;以才氣縱橫的技巧,以及精緻柔美、細膩優美的琴聲,贏得全世界樂界人士及樂迷的讚嘆喜愛,演出足蹟遍及全球。是我國第一批天才兒童,被日本譽為「亞洲音樂神童」。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師生稱他是「天才中的天才」。他是一位愛國音樂家,一直堅持中華民國國籍,始終使用台灣護照。1960年1月29日生。父親林國經,清華大學教授,也是位科學家,在新竹工研院、原子能科學委員會作研究發展工作;母親俞國林,英文老師;太太何瑞燕,美濃人,小兒科醫生。小時候綽號─小胖哥。最愛的音樂家─莫札特。最佩服的小提琴家─海飛茲。最喜歡閱讀的雜誌─讀者文摘。他喜愛棒球〈是忠實的洋基隊球迷〉和網球〈他的正拍旋轉球打的很好〉。不演奏時,喜歡打網球看電影逛音響店也聽唱片〈不過很少聽小提琴曲〉。
最喜歡的中國作家─幽默大師林語堂。

 

sgpwhlewfch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